公方彬
  “七大軍區司令表態,堅持黨的領導,聽從習主席的指揮”,在這兩天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誰的意志和選擇?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軍隊政黨化,還是國家化。如此重大命題如果不解決,就會制約正能量的積聚。根本而言,這不是軍隊和軍人的選擇,甚至不是黨的選擇,而是人民的選擇,因為其中包含著人民的最大利益。
  我們還是作一些分析說明。軍隊存在的意義在保證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就要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如果進一步追問,打勝仗的力量之源在哪裡?在戰鬥力,而戰鬥力的最重要因素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物質力量,也就是軍事裝備和體制編製,另一個是戰鬥精神。前者奠基於國家經濟實力,後者賴於黨的思想和精神武裝,這就是黨的領導。
  我們不妨與世界其他最具代表性的軍隊作比較。可以說,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比較,以及與蘇聯等前社會主義國家軍隊比較,很容易發現,最大不同是精神力量來源不同,而這背後涉及到領導力量和領導體制。
  從領導制度看,二者存在很大差異,而這種差異與兩大原因關聯度很高。一是西方走議會政治道路,即政黨要輪替,雖然這種輪替主要是執政理念而非政治制度,因此軍隊並沒有跳出政黨政治。另一個是,西方國家的軍隊基本都早於政黨產生,比如美國軍隊產生於獨立戰爭,而我軍是黨為了實現政治目標而建立起來,革命年代是奪取政權的工具,現在是維護執政的工具。特別是,我們的政治制度是共產黨為執政黨,其他民主黨派為參政黨,這就意味著,即使軍隊國家化,國家也是在黨的領導下,所以軍隊仍然要受黨的領導。
  從精神力量的來源看,區別同樣很大。西方國家軍隊的精神力量主要來自國家意志、宗教信仰和職業精神。國家意志反映在上述分析中。強調宗教信仰,這是我們從美國戰爭大片中可以看到的,美國大兵在發起衝鋒前,都在祈禱或親吻胸前的十字架。至於職業精神,則是伴隨著工業分工與基督教新教倫理而註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領域。我軍不支持宗教信仰,中國也不是一個宗教傳統的國家,所以宗教信仰的力量不足以支撐這支軍隊,而職業精神又因農業經濟的文化傳統而不可能在較短時間里形成,所以,我們只能依靠黨的理論武裝和精神灌註。離開這一點,我軍很有可能走國民黨軍隊的道路:“誰衝上去賞三塊大洋”。問題是金錢的力量不會讓人直撲死亡。
  我們這支軍隊“戰勝一切敵人”的強大精神力量之源,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這樣的領導,才獲得了理論武裝,進而產生精神力量。
  如此,一個邏輯出來了,人民的最大利益是國家安定,國家安定的前提是國防力量強大,國防力量的強大依靠先進思想理論的武裝,而它最大、最有效的提供者是中國共產黨。這就是中國軍隊必須堅持黨領導的原因,也是人民群眾意志和體現。
  有人或許認為自己並沒有直接表達意志,其實,我們的很多意志是蘊含在社會內在運行規律與肌理中的。任何國家的制度設計和道路選擇,都不會表現於單個人的意志,但卻一定是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選擇,否則就不能真正長期維繫。▲(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qmo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